母猪的营养水平可以影响其产仔数、仔猪断奶重、成活率等生产性能。我国大多猪场对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更多的是在疾病上,而实际这些问题的来源更大比例是在母猪的营养调控上,猪的营养摄取全面可以很大程度提升猪机体免疫力,体质增强可以降低疾病的感染率。因此,营养调控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,养猪场应该加以重视,尤其是要注意避免营养调控方面的几个误区。
1、忽视不同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差异
哺乳母猪对营养的需求最多,不能再依照其它阶段的饲料配方来饲喂,有的猪场在母猪哺乳阶段还依然按照妊娠阶段的饲料配方饲喂,这是错误的。哺乳母猪的营养需求要高于妊娠母猪,如果还按照原来的饲喂标准进行,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,对母猪和仔猪都是不利的。相反,高能量饲料饲喂妊娠母猪反而会降低胚胎成活率。
初产母猪要比经产母猪的营养需要高,如果营养物质缺乏,会提升母猪的淘汰率或导致第二胎的产仔数下降。尽管配种时初产母猪的体型和体重都符合要求,但是,如果提供给经产母猪的营养不能满足初产母猪的需要,会导致其体重不足,或者断奶后体重下降。
总之,母猪配种前和配种后,妊娠前期和后期以及哺乳期都对营养物质都有不同的要求。
2、忽视母猪采食量的重要性
采食量决定着母猪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吸收。但凡事都要有个度,有些猪场为了节约饲喂成本会采取限饲措施,过度限饲会使母猪失重,影响其繁殖性能。相反,采食量过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。因此,在不同的生产阶段,母猪采食量的控制也要不同,比如,对妊娠母猪而言,要注意控制采食量,防止身体过度肥胖,导致难产或产仔数降低。而对哺乳母猪来说,就要适当放开采食,而且应提高饲料营养。
另外,泌乳母猪的实际采食量比需要量要少,所以,在饲养过程中应想办法提高母猪采食量,要选择适口性较好的新鲜的饲料饲喂,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要高,可适当增加饲喂次数,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来促进饮食。
总之,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控母猪的采食量,不要过多,也不要过少。
3、忽视母猪背膘
母猪进入后备阶段,应该适当蓄积脂肪。配种母猪的膘情保持在15~17 mm 为最适宜,整个妊娠期的膘情保持在16~18 mm为宜 ,猪场应根据母猪的实际情况,该限饲限饲,该加量加量,不能全部统一投喂,以免导致母猪肥瘦不均匀。进行母猪分栏时,也要根据母猪的体型合理分栏,以免出现强欺弱的现象,进而导致一部分母猪采食量过多,而一部分母猪采食量过少,也会导致母猪肥瘦不一,影响母猪生产水平。
母猪营养调控的重要性不可小视,这会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,养猪场应加强管理,必要时也可在饲喂时添加一些微量元素或中草药,能够促进母猪生长,提高母猪免疫力,同时降低饲料成本。